【纪委书记(纪检组长)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驻市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从总书记“六尺巷”讲话精神中汲取纪检监察工作智慧
驻市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组长 赵义明
10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从新时代新征程发展全局的高度为安徽发展把脉定向,寄予安徽谆谆嘱托和殷切期望。通过反复学习研读总书记的讲话,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六尺巷的讲话,深感自己政治站位得到提升、思维认知得到拓展、心力韧劲得到强化,同时更让我从中汲取到做好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任务的动力和活力。
一要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在皇权至高无上的封建时代,张英作为行走在康熙皇帝南书房的近臣能臣,可谓是权倾朝野,他的一句话,甚至可能是一个眼神,就会改变一位官员、一名乡绅乃至一个家族的命运,甚至使一个地域政坛发生地震,但他在处理家人与邻居矛盾时,并没有行使其能大展特展的特权,而是劝诫其家人礼让邻居。当前,特权思想和现象在不同地方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网红干部、曾经的优秀县委书记陈行甲说过,在他当县委书记时,他晚上做的一个梦,如果想成为现实第二天就会实现。可见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手中的特权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得到全面巩固的情况下还究竟有多大能量?从查处的领导看,有的权力观扭曲、“官本位”思想严重,处处讲级别比待遇、讲地位享特权;有的在党政机关组织工程招投标、司法等领域打招呼、递条子;有的生活作风腐化,认为行为隐蔽就不会被组织发现;有的家教不严、家风不正,纵容家属子女搞特权,等等。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背后往往掺杂着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问题。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完全背离了党的初心使命,严重败坏党的形象,损伤党的执政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九十四条在“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行为”之前,增加了“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内容,表明了我们党旗帜鲜明同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作斗争,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特权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要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作为纪检监察干部,不仅不允许有特权思想和行为,还要坚决地同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作斗争,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一是要扎实推进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增强党员意识、奉献意识和公仆意识,崇尚无我境界和人民情怀。二是要坚决依规依纪依法查处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导致的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查处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影响力谋私贪腐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形成强大的震慑。三是要坚持推动综合施治、系统施治,防患于未然,切实让想搞特权的人断了念头、搞腐败的人付出代价,形成不敢、不能、不想搞特权的氛围,让特权行为无处遁形。
二要坚决强化执行有力。对家人想仗势欺人的行为,远在千里之外的张英,只是写了28个字的回信,具体怎么处理还是由家人自己去执行,喜人的局面是家人读懂了京城来信的意图和“让他三尺”的核心要旨,从而在双方对峙中主动后退三尺筑墙,使剑拔弩张、寸步不让的邻里握手言和、销兵洗甲,成为睦邻友好的典范。张英家人的处理能力,从现在看来具有非常强的政治执行力。
“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必须着力提高政治执行力,把思想集中到抓执行上,把力量凝聚到抓落实上,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一是要突出一个“实”字。“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纪检监察干部要有务实务细的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的理念,真正把工作抓在手里、责任担在肩上。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凡是定下了的事,就要立即动手,不优柔寡断;凡是部署了的事,就要咬住不放,不瞻前顾后;对着手了的事,就要一抓到底,不半途而废。二是要精在一个“新”字。“惟进取也,故日新。”纪检监察干部要学习掌握创新创优的工作方法,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的理念,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在开拓创新中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重点抓、抓重点,每隔一段时间就将手中的工作按大事、急事、难事集中梳理一遍,做到大事心中有数,急事抓紧办结,难事勇于突破。要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对一些部门“中梗阻”“踢皮球”等效率低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持久发力,反复用力,防止此类问题卷土重来。如要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就要坚持风腐同查同治,既“由风查腐”,防止“以风盖腐”,深挖不正之风背后的请托办事、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又“由腐纠风”,细查腐败背后的享乐奢靡等作风问题。三是要尽好一个“责”字。“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纪检监察干部要有问效问责的责任意识,牢固树立“没有责任,站位就成‘虚位’,没有问责,‘利剑’就成摆设”的理念,不折不扣抓好中央、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要强化“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意识,既关注全局工作,又盯住具体工作,做到重心下移,沉到一线,冲锋在前,不达目的不罢休,在强化政治执行力方面做到坚定自觉、争做表率。
三要坚决涵养清廉家风。张英家族几代人都深受康雍乾三位皇帝的青睐,素有“父子双宰相”“三世得谥”“六代翰林”等赞誉,尤其是其儿子张廷玉,是清朝近三百年历史中唯一一个获得了“配享太庙”的资格的汉人大臣,这与张英“治家之道,谨肃为要”的家训不无关系。反观近年来,在被查出的一些如苏荣、李文喜等“老虎”“苍蝇”的背后,正是家风不正所带来的“一人落马,全家牵连,国家受损”的画面。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2015年12月28日至29日,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时还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健康的家庭生活,可以滋养身心,激励领导干部专心致志工作。反过来,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一言一行,又直接影响着家庭其他成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的家风家貌。群众看领导干部,往往要看领导干部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往往从这里来判断领导干部是否廉洁奉公,进而从这里来看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国无廉不安,家无廉不宁。翻开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史,重家教、严家风的历史传统源远流长。“耕读传家久,孝友继世长”“知书明理,忠孝仁义,勤苦俭约,立业兴邦”“家训明理,后代贤良;家风优良,福泽绵长”……无数家规家训、名言警句彰显了中华民族重视家庭家教、涵养优良家风的优秀传统。我们要以史为鉴,从传统家规家训中汲取家风滋养,传承家庭美德,弘扬优良家风。
要加大廉洁理念宣传力度,引导领导干部培养廉洁自律道德操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推动廉洁教育融入家庭日常生活,教育领导干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汲取家风不正的教训,正确处理职权和特权、原则和感情的关系,过好家庭关、亲情关。清廉更是纪检监察干部的节操、成色、底气,是纪检监察干部应有的人生境界,坚守廉洁奉公,以家风正,带来亲人和,以家风廉,带来亲人之福,从而以自己人生的“一方天地”带来家人的“温馨安宁”,带来国家的“康盛强大”。
四要坚决用好教育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六尺巷的讲话中还指出,要用六尺巷的智慧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张英以通俗易懂的七律诗,以强有力的对比手法教育家人,用主动谦让的方式而不是以权压人的方式解决邻里矛盾,从而影响和带动家人养成“尚和、崇礼、谦让”的君子品格,也为封建官员树立了典范,其教育方式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反观我们当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开展的党纪教育,组织者基本上没有用心用情用力,照搬照抄、生搬硬套多,仍普遍使用大家基本厌烦的“坐、听、念、考”等老套方法,有的虽把课堂搬到展览馆、红色景点甚至网络空间,但只不过是换了个场景继续搞“填鸭式”灌输,效果可以说甚微,没有灵魂的“伪创新”让受教育者“伪懂了”。
纪律教育方式方法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高亲和力和穿透力,让受教育者既提神又解渴、既入骨又入魂。一要多采用沉浸式教育,把纪律教育搬进庭审现场、监狱等场所,强化冲击力、震慑力、警示力。二要多采用视频式教育,现在工作生活节奏快,走入国人日常生活的微信、短视频等直观式视觉更让人接受,如去年热映的电影《孤注一掷》,大家认为“反诈宣传听得再多,都不如一部好电影让人印象深刻。纪律教育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通过视频展示的办法让人感同身受。”三是多采用互动式教育,通过开发模拟法庭、举办主题沙龙、排演廉政短剧等方式,强化纪律教育的代入感和感染力,让受教育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如某地纪委监委就通过“思享会”“微课堂”等活动,让年轻干部走上讲台,在业务研讨和纪法宣讲中进一步增强对党纪国法的尊崇和敬畏。四是多采用帮带式教育,对年轻干部通过“师带徒”“监督联系人”等形式,一对一传经验、点对点解难题、面对面讲纪法,为年轻干部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当前,党中央反腐败斗争的战略方针就是坚持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既要有雷霆万钧的打击,也要有入心入脑的教育。通过采用形式管用的思想道德教育、党纪国法教育和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持续修身律己、廉洁齐家,持续营造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