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规范“三资”管理 守好集体“家底”
小吴坝水库位于安徽省定远县吴圩镇吴圩村,属于小二型水库,水面面积160亩,有效灌溉面积1500亩。
此前,该水库租期长达20年,年租金仅2500元,村集体经济收益较低。定远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开展以后,该镇纪委联合农经站、水利站等部门,多次与原租户协商终止了原超长期合同,重新开始拍租,最终以每年15500元的价格出租,租期5年,年租金上涨了5倍多。
2024年初,定远县纪委监委结合审计监督、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察反馈以及信访举报等问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成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村集体资产台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等四类整治重点,同时明晰时间节点、细化工作要求,实行“挂图”作战、压茬推进,推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
充分发挥巡察监督利剑作用,将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突出问题作为重点巡察监督内容,重点关注资金是否安全、收益分配是否合理、监管责任是否落实等问题。
巡察期间,县委第二巡察组发现该县炉桥镇严涧村卫计专干严某某相关问题,并将该线索转交该镇纪委。镇纪委调查后,责令严某某将其拖欠的三年南大塘承包费15750元退回至村集体账户,将违规帮助亲属申领的低保金和救灾金共计4946元退缴国库,督促严涧村对集体资源要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发包,使用标准发包合同,及时公开信息。2024年7月,该镇严涧村卫计专干严某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紧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预决算、收益分配、财务审批等关键环节,聚焦监守自盗、侵占挪用、违规处置集体“三资”等突出问题,定远县纪委监委严肃执纪问责,注重循线深挖,用好以案促改。围绕乡镇站所、村(社区)“一把手”重复举报、反复举报等问题线索,实施领导包案,先查快办。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共查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问题线索19件,批评教育处理25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3人。及时印发相关通报,加强警示教育,形成有效震慑。
在推动问题整改中,对“三资”领域资产资源发包合同年份久远,矛盾复杂,处理“棘手”的问题,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召开专题协调推进会,切实维护群众的实际利益。专项整治开展以来,督促乡镇深入排查突出问题792个,已完成整改652个,追回资金518万余元,实现建章立制32项。
“农村集体‘三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我们将以此专项整治工作为契机,强化监督执纪,持续巩固专项整治成果,推动‘三资’管理规范运行、良性发展,切实看牢农村集体‘家底子’,守好村民‘钱袋子’。”定远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韩淑君说。(滁州市纪委监委)